04
2023-08
1 准则做了哪些方面的调整 ISSB准则的制定旨在为资本市场提供一套综合性、全球化的高质量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满足投资者、监管部门等各利益相关方对统一可比的可持续性信息披露工作的需求。 IFRS S1 S1标准的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相关目标,范围,概念基础,关键内容,披露一般要求,判断、不确定性和差错,附录等几个主要部分。S1采纳了TCFD的四大支柱框架,从四个维度要求企业披露相关信息: ①治理:企业用于监控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流程、控制和程序; ②战略: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可能增强业务模式和战略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事宜; ③风险管理:如何识别、评估和管理可持续相关风险; ④指标和目标:解释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相关事宜上随时间推移的表现信息。 IFRS S2 IFRS S2具体规定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披露要求,与S1准则一同使用。IFRS S2要求披露的气候相关指标包括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准则》计量的范围1、范围2和范围3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气候相关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气候相关机遇等信息。S2主要谈这几个关键问题: ① S2明确要求必须披露国际排放核算工具温室气体(GHG)核算体系当中的范围3,但在第一年缓释期企业可以不披露。同时ISSB考虑到具体国家采用情况,有不同的准则施行时间。S2对于范围3的披露信息规定,该信息应包含上游和下游整个价值链的碳排放信息,其中应考虑《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价值链标准》(Greenhouse Gas Protocol Corporate Value Chain,2011)中所述的所有15类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并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公吨数表示上游和下游活动的排放量 。 ② S2首推温室气体排放协议(GHG Protocol)的方法,包括范畴三的计算方法,但如果国家有政策规定,或者交易所有明确规定,企业就按照这些规定计算。 ③ ISSB 要求企业使用情景分析来评估其气候适应性,在不产生过多成本或付出过多努力的情况下,允许企业考虑所有合理且可支持的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情景分析。ISSB建议对于规模相对较小以及情况较为简单的企业,可以在刚开始做情景分析时以定性描述性语言为主。 2 准则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2023年4月,港交所发布《咨询文件:优化环境、社会及管制框架下的气候信息披露》(以下简称《咨询文件》)宣布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和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气候相关要求完善香港ESG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与国际接轨,ISSB准则完全是可预见的强制监管要求。 在最新ISSB准则中,S2规定了对于温室气体排放(GHG)的强制披露要求。其中范围3的全链条披露对于中国企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S2中有具体条目(B34)详述了企业应对于(1)企业价值链的重大变化;(2)企业的商业模式、活动或企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以及(3)企业面临气候相关风险和机会的重大变化应有充分把控,并及时重新评估范围3类别及企业活动应纳入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的测量。对于企业价值链范围的界定,S2的B36和B39条目规定企业应使用报告日期可获得的所有合理和可支持的信息,来选择其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测量的方法、输入和假设(the measurement approach, inputs and assumptions),而不仅使用当期数据。S2的B38条目规定企业测量范围3排放时不仅使用直接测量法,还要在其使用间接测量法时谨慎选择行业替代数据测算,以保证最终披露数据的准确。 上述S2对于企业GHG的详细披露规定给企业管理层提出了高要求,需要企业管理层快速提升对于范围3披露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实际统计应用能力,一方面对于企业管辖权内部碳排放管理与数据测算有细致的了解与把握,考虑数据和测算技术的即时更新性和选择代表性,同时要求企业提升其对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方碳排放的系统化数据储存、更新和管理与披露测算各方面能力。 3 中国企业应如何开展相关工作 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 据悉,新发布的ISSB准则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并允许提前采用。首先强调一个前提:披露不是目的,而是让投资者和资本市场能够通过披露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管理。 企业要想做好采用ISSB准则的披露,还存在一些挑战:ISSB准则与中国的国情还需要有一定的差异;企业内部传统部门与财务部门及可持续发展部门之间也需要新一轮磨合。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该如何做好应对与准备工作? 首先,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管理而不是仅限于信息披露,建立可持续信息披露团队,并定期组织一系列的交流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专业人员在指标解读、指标更新、披露信息把控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培养企业自身具备碳核算能力和风险度量管理能力,用专业的视角帮助公司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能够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战略目标,形成一套完备的企业内部管理框架。 其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符合IFRS S2气候变化相关信息披露的机制和方法,尤其关注对于新纳入强制披露的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范围圈定和测量方法、输入与假设要求,形成内部数据报送团队架构与核查方案机制,并分阶段推进供应链上下游数据核算工作。同时企业要着重对于碳排放数据管理系统的搭建,不仅方便全供应链碳核算过程,同时提升报告季信息披露数据统计工作效率、减少复杂的核对流程并提升数据准确度。 再次,企业应着重关注提升自身可持续风险管理能力,积极学习探索情景分析工具研究,并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引入或搭建企业可持续相关风险数据库与管理系统,基于外部披露要求形成内部披露体系,将相关指标与负责部门进行一一对应,通过系统进行实时数据抓取,定期进行数据目标进度管理,并设置数据风险预警值,做到风险实时监控。 然后,中国企业在提前洞悉和梳理各套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相应细则要求时,面对不同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不同受众,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去判断各个指标的适用性,还要注意ISSB准则的具体要求,对报告主体与财报主体的一致性、基于国情的考量、行业关注的重点议题等都要给予回应及做好应对措施。 最后,要做好快速实施前的准备,比如:向董事会、管理层和参与报告工作的人员讲解公司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了解公司的价值链,并确定价值链中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出现的环节,以了解数据可从何处获取;与当前流程负责人接洽,补足控制漏洞等。 可持续信息披露是大势所趋,建议企业提前储备可持续信息披露能力,把握主动性,提前规划和高质量完成准则要求的可持续披露方案。